top of page

My Favorite Boots #30


<Profile>


黃哥,US Country Store 主理人,1969年出生。實踐家政經濟專科學校服裝設計科 (現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 畢業後任職於江戶勝(Edwin) 公司,後與家族創立Memphis Belle International引進美國軍裝品牌Alpha Industries,接著開設了零售通路US Country Store以及訂製服工坊的Mimura Yoko。投入服裝產業至今已近30年。

 

► My Favorite Boots


(點選縮圖可放大)

 

從西海岸風格的Dickies,軍裝的Alpha Industries,到現在的Trophy Clothing,以及自創的工坊訂製服品牌Mimura Yoko,黃哥設立的US Country Store見證了過去20多年來美式風格在台灣的興衰與進化。


黃哥過往的訪談多是以談服裝為主,我們此次的M.F.B.訪談很高興能與黃哥聊聊它鮮少公開的鞋靴收藏以及這些鞋靴背後的有趣小故事。趕緊往下滑閱讀訪談全文。


Interview  



– 以下訪談以"阿詠"代稱Dr. Sole主理人 –


阿詠:今天要分享的九雙靴子中,最有意義的是哪一雙?為什麼呢?


黃哥:高中的時候我念的是華僑中學,那時候有個學長是緬甸僑生,叫高明駿,後來有出道當歌手。他從高中時就很會唱歌也比較懂穿。年輕的時候其實很容易受到同儕及學長姊的影響,加上以前那個年代網路不發達,要聽音樂就要去地下舞廳,去地下舞廳的時候一定要穿的帥啊。那時候是學生也沒什麼錢,想要打扮自己但不知道有甚麼門路,畢竟那時候不像現在有雜誌有網路。但後來透過學長介紹知道有「訂製皮鞋」這種事,就跑到廈門街去訂製了鞋子。其實整個訂製的模式就好像去中華路訂制服那種感覺;沒有像現在我們認知的訂製鞋,可以量腳,挑楦頭,選皮,選鞋底這麼複雜。如果要講,就很像你去餐廳點菜,然後廚師現場把菜做給你。


現在回憶那段過往其實很有趣。記得大概是1985年左右吧,那時大量生產的成品鞋還不是主流,很多衣服鞋子都還是店家現場訂製,現場生產的工坊模式。去到廈門街的鞋鋪時,現場沒有太多款式可以選。他們當時製作的是類似chukka軍靴,或是他們俗稱的湯姆鞋。跟那師傅聊天時,他提到最早他是在中華商場的二樓開店,那時候很多軍人退伍後,還是習慣穿軍靴的款式,所以才會以訂製這類的鞋子居多。另外,這種靴子外型跟二戰日本軍靴很像,這些製鞋師傅都是師承日據時代的製鞋師。



現場有提供幾種顏色的皮可以選,當時覺得麂皮很帥,就選了麂皮。選完皮後,師傅讓你試套一下現貨的鞋子,確認尺碼後,把紙板拿下來,很帥氣的用原子筆直接畫在皮上,接著就剪下去。接著就踩針車開始車鞋面,然後用楦頭開始結幫。通常到隔天才會上鞋底,整雙鞋子大概等兩天就好了。有時候比較不忙時,甚至等一個下午就能拿了。那雙鞋真的是那時候很有趣的回憶,像訂做制服一樣的做出一雙鞋。而且因為我是扁平足,穿著這種扁扁寬寬的短靴感覺很舒服,所以這款簡單的chukka靴我訂過三雙,價格從450台幣到500,再到550。


當年類似Chukka軍靴的訂製鞋

後來1990年代我念實踐服設系時,有時服裝秀的需要會需要訂製鞋子,也是因為有前面這段過程我知道可以去找這種店家,但很遺憾再去廈門街時鞋店已經都不在了。後來只聽說在士林夜市附近還有類似經營模式的皮鞋店,但手工已經沒有之前那麼精緻,訂製選項也不多了。以現在的角度來看這雙鞋,其實真的不能算是太精美,但是那種時代背景與自身體驗融合之後所創造出來的回憶是無可取代的。


阿詠:第一雙heritage風格的皮鞋靴是哪一雙呢?在什麼因緣際會下購入呢?


黃哥:還在念書期間我喜歡穿卡其褲配chukka軍靴,到後來流行 Levi’s 501,想說牛仔褲就應該要配牛仔靴。某一次在逛西門町的小香港時看到一雙短筒的尖頭牛仔靴,不是甚麼知名大品牌,但我真的很喜歡它的外型,最特別的地方是它有一個buckle調節帶。當時想說終於找到可以配501的鞋子了,記得那雙鞋的訂價是2100元,但我殺到1800元。



如果真的要入手純美國風格的靴子要到我的第一份工作時。從金門退伍回來後,我進去江戶勝,也就是大家熟識的Edwin工作。第一次出差到日本時,我在大阪美國村的三角公園附近的某一個店家看到一雙Double H的harness機車靴。當時一看到就中了,因為那時看阿諾的電影,對鞋頭是方頭,有三條帶子的harness機車靴款印象很深刻。剛好現貨有10號一雙,是賣$29800日幣,當時匯率大概0.22。而且店員跟我說那雙已經在他們店放很久了,還折一萬給我,所以我是用$19800日幣買到的。這雙算是我自主性買到的純美式靴子,所以對我來講比較有紀念意義,也穿了很久了。只是有次騎凱旋從嘉義騎到台南一路上下大雨,那時候天氣算熱,隔天鞋子乾掉,但皮面的很多地方就裂了。其實也是那時我才意識的保養鞋子的重要性。在那之前,其實我真的不太保養鞋子。


另一個讓我對這雙Double H的機車靴情有獨鍾的原因是他跟專門製造軍靴的Corcoran是同一公司H. H. Brown的品牌之一。對於常穿美軍軍靴的我,Double H的靴子對我而言就是多那麼一點的親切感與安心感。包括在尺寸的選擇上,我也比較好抓要穿什尺寸。


Double H Harness Boots

阿詠:決定要買一雙鞋的時候,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什麼?


黃哥:因為我的腳比較寬,腳背比較高,其實現成的鞋子很難買到合腳好穿的,所以我覺得能夠實際試穿再決定合不合適是很重要的。每個品牌的楦頭尺寸不盡相同,又有美規,歐規,日規的尺寸,在購買時真的是常常很頭痛。


就跟衣服的意思一樣,比如某一款衣服的某一號可能穿起來比例是最好的,但可能再大一點或再小一點整個比例調整過後就不是你想像中那樣。但現在網路購物很方便,在不能試穿的情況下,真的就是要多方嘗試,從錯誤中學習囉。我還是建議能夠實際試穿就試穿,畢竟不像衣服,鞋子差半碼可能穿了就會不舒服。


其實engineer boots一直是我買鞋時的罩門,因爲我的腳偏寬,而且腳背很厚,在選購engineer boots的時候真的吃了不少的苦。從美系的Double H,Chippewa,到日系的Buco我都有嘗試過,但就是穿了不舒服;不是壓腳背,就是筒身上緣刮腳,有些甚至是連套進去都有困難。但是還是讓我找到我穿了很舒適的engineer boots,雖然有點廣告嫌疑,但是Trophy Clothing出的這款engineer boots是我本人穿過最合腳舒適的engineer boots。這真的沒有要推銷的意思,因為我穿合腳,並不代表所有人都可以穿得合腳。我只是很高興終於有一雙可以很常穿的engineer boots。


Trophy Clothing Engineer Boots

阿詠:有沒有收過最捨不得賣的鞋子?


黃哥:對我而言沒有所謂捨不得賣的,因為鞋子買來就是要穿的。鞋子除非是穿不下,否則我蠻少會脫手的。其實從我開始買鞋開始,我的尺寸一直都在變大。我高中的時候才173而已,然後念實踐的時候大概176,然後當兵回來大概178,到後來開店後就停在180。我長得比較慢啦,所以鞋子也從八號半、九號、九號半、但現在是十號。鞋子對我來說是必需品,所以就一直穿它,所以我不會有為了日後要賣掉而買鞋的念頭。



阿詠:最近有什麼想買的鞋子?或是有什麼鞋子想入手卻沒機會入手的呢?


黃哥:基本上現在各種類型的鞋子都試過一輪,目前沒有特別想買的鞋子。但是這幾年來我的心中對於硫化鞋一直有個缺口。硫化鞋有個好處就是鞋面跟鞋底不會有一般運動鞋常見的脫膠開口笑的問題。這幾年真的蠻流行,路上Converse的Chuck Taylor 1970系列非常普及,這些年一些復刻品牌也都有出軍用trainers硫化鞋款式。這些早期非環保材質的運動鞋其實我也是從小開始穿。記得我買的第一雙CONVERSE Chuck Taylor,我存了三個多月的錢,1986年時在萬年買的,那時候買得到日本製的,價格我記得是一雙1200元。我穿到曲折處的鞋面以及膠條裂開,後跟也磨到走路會進水。



因為現在國外硫化鞋非常流行,尤其是軍用那種Trainer。之前我有收到一雙全新庫存的美軍1982年公發運動鞋。這雙雖然是1982生產的,但是它膠條與膠條間以及膠條與鞋面間的接合做到幾乎沒有縫,密合度工藝之高令人讚嘆!即使是現在比教高階的復刻CT 70也很難達到這樣的密合度。我有試著在台灣想要做,但目前沒看到能做成這樣的。所以回到你這個問題,我現在會比較想要找這種鞋子,甚至是開發我心目中理想的硫化鞋。


阿詠:那收軍裝這麼多年來,有沒有什麼單品是您想收,但還沒收到的嗎?


黃哥:其實我軍品收的年份範圍多是50-60年代的。50年代我收比較多的是飛行服,因為那時候是從螺旋槳跑到噴射機的一個過渡期。飛行服的設計也隨著戰鬥機的進化而有一些演進,因此50年代飛行服就讓我很著迷。至於60年代當然就是因為越戰嘛,我是在越戰期間出生的,長大的時空背景還是深受越戰影響,導致我本身很著迷越戰時期的軍品。那飛行服的部分我收了很多連身服,其他大部分都很齊了,像是K-2B我幾乎都收到了。目前還有收的大概還有某些二戰後期的的連身飛行服還沒有收到。



身為一個玩家,我想提供一個建議。因為軍品範圍很大,而且是軍品的生產年份可以從20世紀初,甚至更早,到近代。我的建議是設定一個目標或是一個年代,或是某些特定款式去做一個蒐藏的動作。個人認為這樣會比較有一個系統,但當然這也只是我的建議。


像我會收藏連身飛行服有一個重點,因為我本身是服裝設計系出身,我了解連身服在打版及設定尺寸上很困難。舉例美軍就有分Short、Regular跟Long,那可能還有X-Short,那在採吋上面、比例上面跟製作上面都很困難,所以就引起我的興趣。


阿詠:怎麼認識Dr. Sole的呢?


黃哥:一開始是從客人的口耳相傳得知的。其實如果以碳酸水市場角度來譬喻,我認為Dr. Sole就像是Dr. Pepper;Cat’s Paw可能就像是可口可樂,它是原創老牌;而Vibram就像Pepsi,從原創中找出屬於自己的新出路。那為什麼Dr. Sole就像是Dr. Pepper呢?我的解讀是Dr. Pepper有點像是對抗父權的感覺。小時候爸爸媽媽買什麼我們就喝,但當你自主性想購買的時候,你可能不會想Follow這個原則,就會想找你自己想要的味道,這是我對Dr. Sole這個品牌的解讀。


所以我認為Dr. Sole這個品牌的出現是很好的,那因為市場上的口味是很多種的,消費者可以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口味。



阿詠:店裡目前經銷 Trophy Clothing, Huston, Hamilton 等品牌,可以跟大家分享您在挑選品牌時重視的是什麼嗎?



黃哥:其實我帶品牌的重點是本身就是經典,不然就是經典的再進化。早年我帶的Dickies以及現在經銷的Hamilton就是我所謂的經典。 Hamilton作為美軍及英軍的軍錶供應商,其經典性不用說,加上我第一隻買的軍錶,記得在1986年的時候買的,也是Hamilton,花了我8500元,當時我也是存很久才買的。因此對我來講,Hamilton就是軍錶的代名詞。當然貓王戴的Ventura,以及好萊塢明星陸續都有在電影中戴Hamilton的錶,這些都加強了Hamilton的文化影響性。這是我講的經典品牌,他是有歷史的,沒有被時代給淘汰的。



再來就是像Huston以及Trophy Clothing這些從經典去找到新元素的品牌。以Huston為例,它早期是在日本經濟還沒有沒麼好的時候買賣剩餘物資的,例如美軍放出品。後來原廠的放出品或美國的舶來品來源變少,加上日本經濟開始好轉,日本消費者會希望能有一些更符合亞洲人身型的服飾,Huston就開始生產所謂的復刻品。Huston在這幾年也多了很多從經典元素做一些翻玩的設計。而Trophy Clothing則是因為老闆本身比一般日本人身材魁武,所以在產品設計上偏離傳統日本品牌偏合身的原則,這點我很喜歡,因為我的身材也比較大隻,Trophy Clothing的衣服就很適合我。


阿詠:開店的數十年間,見過的客人百百種,有沒有什麼有趣的小故事可以跟我們分享呢?


黃哥:對一個連續營業21年的店,很多時候跟客人已經變得有點類似朋友的關係,人生上的大事,比如生老病死,交集會比較多。客人的消費習慣也會改變,比如原本是自己一個人來,後來會帶女朋友來,變成買東西都要女朋友同意。接著結婚生子,為了湊奶粉錢教育費,自己的治裝費用都會比較緊縮,但偶爾都還是會來消費一下。接著到小孩長大後,覺得空虛寂寞,又開始回頭過來爆買。整過過程好像一個人生歷練以及消費習慣的縮影,分享到很多人的人生。



阿詠:時不時可以看到黃哥從您那深不見底的倉庫中挖出有趣的東西,有沒有機會辦一個市集讓大家來挖寶呢?


黃哥:當然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辦市集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市集這種模式我一直認為說是「網路商店的實境化」。網路方便的地方在於我們可以在單一地點同時瀏覽許多店家販售的商品,而市集可以讓我們在同一地點同時逛到許多店家,而且與上網不同,我們可以實際看到觸碰到商品,所以我才會說市集是網路商店的實境化。


其實台灣這幾年的各式主題市集也算是蓬勃發展,如果有一個是符合我們主題或風格的市集當然很棒,而且我相信市集對於推廣文化上是有一定程度幫助的。因此我也希望既然要辦市集,就大家一起來玩,不要我一個人單打獨鬥,這樣對於整個消費環境跟文化的推廣才會有正向的效益。像Dr. Sole本身如果是以修鞋為主,你們也可以在市集教客人怎麼保養鞋子,順便販售周邊保養產品,因為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對於如何正確保養鞋子不是那麼了解。


這幾年台灣跟我們風格最契合的市集其實是每年一次的Ride Free。他早期僅侷限於biker風格,但這幾年來已經越來越多元,更多類似風格的店家,不管是服飾,皮件,還是barber等的店家都可以在同一地點跟大家互動,這是很棒的。這就是我希望的要玩大家一起玩,一起讓整個環境更好!



阿詠:近期有什麼新企劃想跟讀者分享的呢?


黃哥:其實我們有個新的企劃想要執行。因為我父親是九份的礦工,我想要作金瓜石的礦工褲。其實有點像是把Levi’s在西部掘金潮那一套移植到台灣來。為此我還做了一番考究,其實當時金瓜石的礦工並沒有什麼工作服的概念,就是把粗胚布做成褲子就去礦坑了。


這樣的概念背後其實是有點返璞歸真,想要跟生育我們的土地有連結。我們買賣製作洋服一輩子了,怎麼作,怎麼賣,說到底那都是老外的東西。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有這樣的想法,但或許是年紀到了也說不定。就像宮崎駿的作品其實都非常的歐風,但是他還是會出現像「風起」這樣跟自己的土地與歷史有連結的作品。


當然台灣礦工褲這個企劃有一定的困難度,我們也希望可以跟一些其他的品牌或生產者一同企劃,例如找到一個鞋子工廠來生產當時的礦工鞋,最好是一個整套的完整企劃,而不只是一個單品。這樣來推動也會比較有力道!


訪後心得


一間服飾店能在台北一級戰區屹立超過20年,除了得因應市場的變化而跟著進化,最重要的是還是對於一個文化的熱愛與堅持。訪談過程中,我們除了聽到黃哥分享許多過往的有趣經歷外,最重要的是我們還強烈感受到黃哥的服裝以及美式文化幾近痴狂的熱愛。這樣的熱情不禁讓我們開始嚮往,希望20年後,Dr. Sole也能夠持續在鞋靴文化上持續為大家努力!

Kommentare


bottom of page